兔子先生传媒

当前位置: 首页>随州发布
这只是开始:《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深层意义
  • 发布时间:2025-04-21 16:29
  • 信息来源:
  • 编辑:陈刚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2025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随州曾侯乙编钟》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一消息,不仅让湖北随州这座古城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更让一套沉睡2400多年的青铜器,以跨越时空的乐音与铭文,向全人类揭示了中华文明最深层的文化内涵。


若论中华文明之根脉,必溯至农耕;若论农耕文明之精髓,必归于礼乐。《礼记·乐记》有言:“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以别异,乐以和同;礼为制度,乐为情感。这一“礼乐合一”的哲学,既是农耕社会维系天人关系的纽带,也是构建伦理秩序的核心。曾侯乙编钟正是这一文明最具象、最凝练、最震撼的体现——以青铜铸礼,以金石载乐,将抽象的文化基因表达为可触可闻的文明丰碑。


一、礼乐文明的巅峰:从农耕土壤中生长的文化基因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社会,而农耕文明的最高精神追求,是“礼乐合一”的秩序与和谐。《周礼》强调“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乐舞体系亦被用于教化万民。礼乐制度兼具规范性与情感性功能,既是治理之术,也是教化之道。曾侯乙编钟作为周代礼乐制度的核心载体,其叁层八组的恢宏形制、青铜铸造的庄重质感,象征着等级与权力;而音域跨越五个半八度、十二律俱全的乐音体系,则展现了“大乐与天地同和”的宇宙观。这种“礼器”与“乐器”的合一,是其他文明所未见的独特创造。


与甲骨文、兵马俑相比,编钟的独特性更为鲜明。甲骨文虽为汉字之源,却囿于占卜记事,反映的是商代神权政治,缺乏礼乐文明中“情感调和”的维度。兵马俑展现秦代军事集权,象征“武”与“力”,但失于刚戾之气,与农耕文明“天人合一”的理想背道而驰。曾侯乙编钟则集礼、乐、器、声于一体,其3755字铭文不仅记录先秦乐律体系,更以“一钟双音”的实践,将抽象的音律理论转化为可视、可听、可触的实体。铭文中“变宫”“变徵”等音阶的发现,彻底推翻了“中国七声音阶外来说”,证明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已具备完整的十二律体系。这种文字与声音的互证,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记录,成为礼乐文明理性思维与感性审美的完美融合。


公元前5世纪,正值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当苏格拉底在雅典街头追问真理,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参悟众生,曾侯乙编钟以其铭文与乐音,展现了中华文明对“数理和谐”的极致追求。

二、科技与艺术的交响:青铜铸造的千年绝唱

曾侯乙编钟的卓越,不仅在于其文化内涵,更在于其背后凝聚的科技与艺术成就。编钟采用浑铸、分铸、铜焊、错金等复杂工艺,仅钟体铸造便需上百块陶模组合,铜水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其合瓦形的钟体设计,既能加速声音衰减,又实现“一钟双音”的声学效果,这一技术直至汉代逐渐失传,现代科学方得以解密。而钟架上佩剑铜人的肃穆姿态、错金铭文的细腻工艺,更将实用性与艺术性推向极致。


编钟的音域覆盖现代钢琴的中音区,十二半音齐备,可旋宫转调。1978年的首场演奏会上,《东方红》的旋律从青铜钟体流淌而出,让世界惊叹:2400年前的乐音竟能与现代音乐无缝对接。德国音乐学家维尔纳·布劳恩指出:“编钟的音律体系比欧洲早熟两千年。”这种超越时代的音乐科学性,是中华文明“以技载道”的生动体现。



叁、世界记忆名录:迈向“叁冠合一”的重要起点


此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是对随州曾侯乙编钟文献价值的国际认可,但绝非终点。作为公元前5世纪唯一存世的有声文献,编钟的铭文与乐音构成了不可替代的“活态档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其为“人类音乐史的奇迹”,这一称号实至名归。


未来之路,编钟或可迈向“叁冠合一”的绝对巅峰——“世界文化遗产”将认证其“物”之卓越:曾侯乙墓及编钟符合“人类创造性的杰作”和“文明传统的独特见证”,与叁星堆青铜器侧重神秘主义不同,编钟兼具科技、艺术与制度叁重价值;“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肯定其“技”之传承:随州青铜编钟制作技艺已于2021年列入国家级非遗,现代工匠运用3顿扫描还原失传的“一钟双音”技术,体现“古法+科技”的活态传承;“世界记忆名录”已铭记其“文”之不朽:编钟铭文是全球唯一保存完整的先秦乐律文献,其声学理论与实践的互证,具有“跨媒介文献”的稀缺性。叁者合一,恰如编钟本身——形制为体、乐音为魂、铭文为魄,终将成就跨越时空的文明史诗。


曾侯乙编钟的入选,是一次文明的回响,更是一场未来的启航。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化遗产,从不是尘封于博物馆的静物,而是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当编钟的乐音再次响彻世界,它传递的不仅是先秦的礼乐之思,更是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当代价值。


这只是开始。终有一日,“叁冠合一”的荣光加冕,曾侯乙编钟将以其青铜之躯、金石之声,向全人类证明:中华文明,不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未来的答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