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随州“十大名店、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评选活动相关情况,进一步擦亮随州餐饮和美食品牌。
评选活动背景与意义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随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钱涛。今天,非常荣幸能向大家介绍由市商务局、市烹饪协会联合市融媒体中心共同主办的 2025 年随州 “十大名店、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 评选活动。这不仅是一场餐饮行业的盛会,更是随州以美食为媒、推动文旅融合、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举措。
一、活动背景:强化城市记忆,助推餐饮行业发展
当前,随州正处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与消费市场回暖复苏的关键交汇点,这场美食评选活动的举办,正是我们立足城市发展全局的精准发力。
首先,这是助力 5A 景区创建的战略配套。眼下,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正全力冲刺国家 5A 级景区,“创则必成”的使命感和荣誉战,促使我市全域旅游必须完美呈现;“吃住行游购娱”必须完美配套! 我们深知,我市缺少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美食名片,商文旅融合还不够深入。为此,我们亟须通过评选梳理出能代表随州风味的美食标杆,为 5A 创建补上 “舌尖上的短板”,打造“詹王厨祖”随州城市名片!
其次,这是破解餐饮行业痛点的务实之举。近年来,市商务局通过 “楚大厨” 培训、“寻味随州” 宣传等举措,推动餐饮消费逐步回暖,培育出孔德明和邓龙山2家省级楚菜大师工作室,带动了千余名厨师技能提升。但行业发展中仍存在品牌不强、创新不够、宣传不广等问题。特别是许多承载乡愁的传统小吃、独具风味的招牌菜肴,藏于市井巷陌,缺乏系统挖掘与推广。举办此次评选,正是要搭建一个展示与提升的平台,推动行业从 “分散发展” 向 “品牌集聚” 转型。
最后,这是响应城市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2025 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 “加快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力争接待游客突破 3700 万人次。幸福的味道从一道美食开始,爱上一座城市!美食作为最具亲和力的文化符号,是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重要抓手。同时,培育餐饮品牌能直接带动本地农特产物消费、促进就业增收,形成 “餐饮门店 + 食材基地 + 消费市场” 的良性循环,为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二、活动意义:以美食为桥,赋能叁重价值
如果说背景是 “为什么要做”,那么意义就是 “做了能带来什么”。这场评选活动的价值,体现在文化传承、行业升级、文旅融合三个维度的深度赋能。
第一,挖掘文化根脉,擦亮随州美食名片。随州美食从来不是孤立的味觉体验,而是炎帝文化、曾随文化的鲜活载体 —— 或许一道菜肴的食材,源自神农故里的田间地头;或许一种小吃的工艺,传承了千年的市井智慧。通过评选中的食材探源、故事挖掘,我们将系统梳理 30 个代表性美食(名店、名菜、名小吃各 10 个)的文化内涵,再以宣传片、美食图册、手绘地图等形式呈现,让 “随州味道” 成为可感知、可传播、可记忆的城市文化符号!
第二,激发行业活力,推动餐饮高质量发展。评选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行业 “大练兵”:从报名阶段要求商家梳理食材工艺、文化背景,到初步筛选的专家把关,再到 “楚大厨” 专家团的现场品评与专业建议,每一个环节都是对餐饮公司品质与服务的全面提升。最终获评的 “十大名店” 将成为行业标杆,带动更多商家在环境、服务、口碑上对标看齐;而 “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 的出炉,将引导行业聚焦特色化、标准化发展,让更多的过路客变成过夜客,让网络的流量转化更多的销量。
第三,联动文旅消费,注入经济发展动能。此次活动绝非 “评选即终点”,而是 “提振消费的新起点”。我们将依托全媒体矩阵开展话题互动,通过探店视频引流,在文旅大会设置美食展示区,让市民游客 “按图索骥” 寻味随州。这种 “美食 + 旅游” 的深度联动,既能让外地游客在炎帝故里谒祖、博物馆观编钟之余,享受到地道美食,延长停留时间、增加消费支出;也能让本地市民重拾乡愁味道,激发本土消费热情。
各位朋友,美食是城市的味觉记忆,更是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场评选活动,承载着随州传承文化、赋能产业、服务民生的多重期待。我们坚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随州必将涌现出一批响当当的美食品牌,让 “神韵随州 一见钟情” 的城市名片,因 “随州味道” 更加厚重、更加鲜活!
谢谢大家!
评选活动宣传推广和品牌营销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根据发布会安排,现将“2025年随州十大名店名菜名小吃”评选活动的宣传推广和品牌营销情况介绍如下。
一、全民推选,深度挖掘“随州味道”
为打破推选“壁垒”,确保活动覆盖全域、惠及各类餐饮主体,我中心坚持“线上+线下”联动,构建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和新媒体等全媒体传播格局进行宣传发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开发线上报名小程序,引导餐饮公司、店铺报名,推介随州特色名店、美食;在随州日报、云上随州微信公众号开设专属投票通道,市民网友点击二维码即可为参选对象投票。配合市商务局、各县市区商务部门和市烹饪协会,定向走访老城区、特色街区及乡镇餐饮聚集区,重点挖掘“老字号”“小而美”等餐饮单位;联合各街道乡镇同步进行宣传发动,引导辖区内餐饮公司踊跃报名参加。
活动期间,共吸引参评对象126 个,涵盖餐饮名店候选单位48家、地方名菜候选56道、风味小吃候选22个。到9月10日投票截止,投票小程序浏览量超686万人次,参与投票人数10.8万人,投票数超110万票。
二、全媒传播,引爆城市美食热点
我中心整合旗下各媒体平台,打造立体宣传矩阵,全流程、全方位进行宣传造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随州美食故事,激发市民群众参与热情。
一是创新传播形式。以“随味争锋 名动全城”为主题,以随州方言和地方美食文化为抓手,策划推出“有板眼儿的随州味”专题报道、“候选美食展播”、街头采访市民谈美食系列报道等内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动漫等形式累计发布各类宣传报道稿件100余篇、短视频50余条,全网传播量突破1000万次,其中“有板眼儿的随州味”专题传播量超100万次,引发网友留言3000余条。
二是强化互动参与。联合20余家公司推出“投票抽奖”活动,采用等价套餐、消费满减、免单券、“炎之有礼”文创产物等多种形式,吸引广大市民参与活动,通过抽奖共发出餐饮消费优惠券27274份,带动餐饮消费,提升随州烟火气。针对年轻群体,制作“随州四大菜子”美食拟人化动画短视频,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推广,吸引超50万人次关注;发起“你心中最有板眼的随州味在哪里”话题,鼓励市民分享美食体验,话题阅读量超40万次。
叁、全域营销,擦亮随州美食名片
后期,我们将根据评选结果,持续加大对十大名店、名菜、名小吃宣传力度,进一步擦亮随州餐饮和美食名片,激发餐饮消费市场活力。
一是拍摄系列探店视频。围绕评选出的十大名店、名菜、名小吃,拍摄制作系列探店短视频,持续为随州美食引流赋能。
二是制作美食专题片。拍摄制作“随州美食”宣传片,编印“随州美食地图”,通过餐饮门店、景区、酒店、政务服务中心等渠道免费发放,同时在新媒体平台开设电子版本,方便市民、游客查询。
叁是长效联动拓场景。联动“恋上随州”小程序,将十大名店、名菜、名小吃进行重点推介。结合金秋随州“一季叁会七赛”各项活动,策划美食宣传展示和游客品尝体验等活动,持续提升“随州味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评选活动开展情况及评选结果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随州市烹饪协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随州餐饮行业发展、关注此次评选活动的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对于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一季三会七赛”相关工作,着力打造 “随州味道”品牌,提升餐饮行业服务水平,激发消费潜力,市商务局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我协会等单位,共同精心组织并实施了本次随州市 “十大名店名菜名小吃” 网络评选活动。自7月中旬启动以来,活动得到了全市餐饮行业及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历经征集、宣传、评审等多个阶段,如今已圆满落下帷幕。下面,我就活动开展情况及评选结果向大家作详细介绍。
在活动组织层面,我们坚持 “精心策划、全城动员”。活动启动后,通过随州日报、随州发布、随州新闻网、云上随州等市融媒体中心全平台发布活动公告,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报名征集工作。征集过程中,我们创新采用 “自主报名与推荐补充” 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充分调动餐饮公司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大家亮出特色、展示实力;另一方面,各地商务部门、行业协会深入挖掘本地餐饮资源,重点筛选那些具有地方特色、历史传承和良好市场口碑的 “老字号” 餐饮单位、“小而美” 特色门店以及各类风味美食小吃参与评选。最终,活动累计征集到参评对象 126 项,其中餐饮名店候选单位 48 家、地方名菜候选 56 道、风味小吃候选 22 个,且参评对象覆盖曾都区 49 个、广水 39 个、随县 31 个、高新区 7 个,真正实现了覆盖面广、代表性强,为后续评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宣传推广层面,我们注重“多维发力、营造氛围”。在投票抽奖互动环节,我们有30多家餐饮公司主动拿出实打实的优惠折扣,甚至免费 “霸王餐” 和大额优惠减免,与市民积极互动,有效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参与投票、分享美食体验,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热潮,显著提升了活动的公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在内涵挖掘层面,我们聚焦 “突出特色、传承文化”。我们深知,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因此,在征集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引导参评单位,不仅要展示精湛的美食技艺,更要深入挖掘和呈现菜品、小吃背后的文化故事、传统工艺以及特色食材,比如随州人熟知的泡泡青、香菇、三鲜等。我们始终强调评选的 “接地气” 与代表性,坚决避免追求 “高大上”,而是聚焦百姓日常喜爱的家常菜、特色菜,力求评选出真正能体现随州地域文化特色和民间风味的美食代表。从最终的候选名单来看,其中既包含了底蕴深厚的老字号,也吸纳了勇于创新的新派餐饮,较好地兼顾了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评选审定层面,我们坚守 “公正公开、保证质量”。公平、公正、公开是本次评选活动的核心原则。活动期间,我们科学制定评审规则,对参评名店,采取进店现场打分的方式,全面考察其服务水平、环境设施、菜品质量等;对参评名菜和名小吃,则组织现场集中展示,让评委直观感受其色香味形。同时,我们还通过公开专家评审全过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最终,我们以网络投票(权重 40%)与专家评审(权重 60%)综合打分,并经评委团反复合议,严谨、审慎地评选出了真正代表随州水平的“十大名店”“十大名菜” 和“十大名小吃”,确保了评选结果的公信力和代表性。
接下来,我荣幸地向大家公布本次随州市 “十大名店”“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 的最终名单: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来宾,本次 “十大名店名菜名小吃” 评选活动的圆满成功,不仅选出了随州餐饮行业的优秀代表,更让 “随州味道” 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未来,随州市烹饪协会将以此次评选活动为契机,继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一方面组织入选的名店、名菜、名小吃品牌,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品质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推动 “随州味道” 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促进随州文商旅融合发展、激发消费潜力、推动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与关注!也欢迎大家走进随州的大街小巷,品尝随州美食,感受随州魅力!
谢谢大家!
记者提问
1、在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随州做了哪些工作和安排?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汪麟
答:感谢各媒体对我市食品安全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关心。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绝非仅限于重大活动期间,而是贯穿于日常监管始终。我们坚持“前端筑牢‘防火墙’、中端架设‘高压线’、后端打通‘连心桥’”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防患未然、监管常在、维权无忧。
一、前端筑牢“防火墙”,强化源头防控与过程监管
(一)压实公司主体责任,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公司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总监和安全员配备要求,严格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组织农批市场、生产公司、餐饮单位开展系列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推动风险防控清单化管理落到实处。
(二)深化“互联网+明厨亮灶”,提升智慧监管水平。持续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推动后厨加工过程透明化、可视化。引入础滨识别技术,自动监测未穿工服、吸烟、鼠患等违规行为,实时推送预警信息。今年以来,通过础滨识别发现并整改问题950起,有效提升监管精准度与效率。
二、中端架设“高压线”,保持监管执法高压态势
(一)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提升日常检查效能。对全市2.26万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实施风险分级管理,今年已开展监督检查2.99万次,发现并整改问题8147个。
(二)创新“你点我检”机制,推动社会共治共享。依托全国统一的“你点我检”民意征集系统,收集群众抽检建议3674条,以“群众点单、部门接单、结果公示”模式完成监督抽检6203批次,问题食品核查处置率达100%。省市县叁级联动开展“你点我检”进市场、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创新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双周检”,邀请各界代表参与,让食品抽检工作贴近百姓、走进生活,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惩违法违规行为。聚焦群众关切的“身边事”,围绕校园食品、网络餐饮、农村食品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校园食品、外卖食品、制售假劣肉制品、农村假劣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治理。全市共查办食品安全案件631件,案值724.72万元,罚没金额124.58万元,形成有力震慑。
叁、后端打通“连心桥”,提升维权服务效能
(一)推进放心消费创建,优化消费环境。贯彻落实省级消费环境优化方案,指导开展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目前已覆盖254家公司。在全市大型商超、市场、街区设立了26个“消费维权服务站”,推动消费纠纷源头化解。计划年内培育500家放心消费单元、3个放心消费聚集区,系统提升消费环境质量。
(二)完善12315工作机制,提升维权服务水平。建立督导预警、首办责任、办理审核等机制,强化承办人员责任意识。对重大复杂投诉实行全程跟踪指导,严把工单办理质量关,推动调解工作精准精细。全市投诉按时办结率、举报按时核查率均保持100%,实现办理时效、质效和满意度同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群众关切,持续完善食品安全与消费维权工作体系,努力营造更安全、更放心的消费环境。
2、在做好文商旅融合和特色美食推广方面,随州做了哪些工作和安排?
市文化和旅游局三级调研员 陈传义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正如您所说,随州今年文旅体活动精彩纷呈,我们持续深化“金秋随州”品牌,在去年“一季叁会四赛”基础上推出了“一季叁会七赛”,特别是10月19日我们举办随州首届全程马拉松,将汇聚超高人气,为我们推动文商旅融合、推广随州特色美食提供了绝佳的“流量入口”和“消费场景”。市文化和旅游局紧扣“以文塑旅、以旅兴商、以商彰文”的思路,重点从叁个方面推动工作,让“流量”变“留量”,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第一,我们坚持“场景融合”,让美食体验嵌入文旅活动全过程,实现“一路飘香”。我们不再让美食“单打独斗”,而是将其作为核心体验要素,系统性地植入各类文旅节庆和体育赛事中。
在“金秋随州一季叁会七赛”中,我们专门设置“随州味道”体验区,与商务部门联动,组织本次评选出的“十大”名店、名小吃在赛会现场制作展销,让游客在逛展会、看比赛的同时,能“零距离”品尝到最地道的随州风味,实现“逛吃一体”。特别是针对十月的随州首届全程马拉松,设计了“味蕾上的赛道”。我们不仅在赛事补给站提供了独具随州特色的食品(如汽水馍),更在赛事终点规划了规模盛大的“随州美食嘉年华”,集中展示展销“十大名菜名小吃”,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跑友完赛后,能第一时间体验“随州味道”,留下“跑在随州、吃在随州”的深刻印象。我们相信,一场马拉松,带来的将不仅仅是一枚奖牌,更是一份“随州味道”的记忆。
第二,我们着力“线路整合”,让美食打卡成为旅游新主题,打造“舌尖之旅”。我们正在推动“十大”评选成果转化为可消费的旅游产物。
在“线路整合”方面,我们即将推出“寻味随州·十大名店名菜打卡之旅”一日游、二日游线路,将获奖单位串珠成链,纳入常规文旅地接线路,向全国旅行社进行推广,让游客能够便捷地体验到最地道的随州风味。
在宣传推广上,我们将在“恋上随州”小程序、随州文旅之声新媒体矩阵,开设“随州美食地图”专题,通过短视频、攻略文章等形式,图文并茂地引导游客“按图索骥”,去打卡名店、品尝名菜。我们的目标是,让“下一站,去随州吃饭”成为一种新的旅游风尚。
第叁,我们推动“滨笔聚合”,让美食故事赋能城市形象,讲好“随州故事”。美食是文化的载体。深度挖掘随州名菜小吃的文化内涵,将其与炎帝文化、编钟文化等超级滨笔有机结合,实现“滨笔聚合”。我们将这些融合后的美食故事纳入导游培训体系与赛事考核中,引导讲解员向游客生动讲述“一道菜与一座城”的渊源。游客品尝到的不仅是一道美味,更是一段鲜活的历史记忆与一种浓郁的人文情怀。我们希望通过美食这个亲切的切入点,来生动演绎随州文化故事,最终让游客“因为味道而记住随州,更因为文化而爱上随州”。
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兔子先生传媒”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