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个全链条”整治重点工作内容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随州市“叁个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消防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和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多发,2024年2月,江苏省南京市一小区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发生火灾,造成15人死亡,44人受伤,12月,山东省威海市一处冷链仓库因保温材料起火,造成9人遇难,教训惨痛。为坚决遏制事故频发势头,2024年4月以来,国家先后部署开展了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和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叁个全链条”整治行动,旨在通过覆盖“源头—过程—末端”各环节的系统治理,全面提升相关领域本质安全水平。
随州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迅速行动、周密组织,在全市范围内有序推进“叁个全链条”整治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应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队为主召集人单位,市场监管、经信局、住新局、自建局为副召集人单位以及其他19个行业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叁个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各县(市、区)参照市级模式,同步组建了工作专班,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专班建立联合管控与会商机制,坚持“每周一会商、每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由公安、市场监管、住建、应急等分管部门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实行任务清单管理和闭环落实,并定期向省整治专班和市委、市政府报告工作进展。
二是聚焦重点环节,协同联动整治。
整治工作中,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叁个重点领域精准发力。
在电动自行车领域,我们坚持“建、管、打、解”组合拳:一是“建设施”,按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换)电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住新部门推进既有小区增设充电端口,解决建设不足的问题,自建部门督促新建建筑同步配建充电端口,解决源头管控问题,截至目前,全市住宅小区已建充电端口3.82万个;二是“管市场”,各地专班针对电动自行车销售网点开展联合检查251次,督促销售单位把好产物质量关;叁是“打违法”,检查相关单位755家,移交案件线索43起,查处“进楼入户”“飞线充电”3840起,查扣问题车辆46台,立案32起;四是“解需求”,推进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解决解决超标车、非标车上路安全风险问题,截至目前,累计以旧换新3564台,并在975个小区落实充电惠民电价,切实让老百姓享受规范充电的实惠。
在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领域,我们严把“四道关口”:一是质量关,紧盯源头,杜绝不合格产物流入市场;二是排查关,对重点场所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消除隐患;叁是审批关,严格动火作业备案管理;四是证件关,严厉打击无证电焊等违法行为,对引发火灾的依法严肃追责。专班成立以来,累计出动检查876人次,公安、消防部门联合查处违规动火作业案件3起,行政拘留2人,形成了有效震慑。
在建筑保温材料领域,我们着力构建从源头到使用的全链条管控体系:一是强化源头管控,严把生产流通质量关,严禁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二是规范过程管理,严格建筑施工与验收监督,并对冷库等特殊场所实施重点监管;叁是狠抓末端治理,对既有建筑开展风险排查并全面推行“一楼一牌”标识化管理,发动基层全面排查全市冷库,加强冷库火灾隐患的整治。通过多部门协同执法与疏堵结合的治理模式,我们旨在构建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已累计检查高层建筑1224栋,排查冷库420个,开展联合检查12次,整改隐患643处,移交案件线索7条。
叁、广泛宣传引导,营造共治氛围。
在宣传引导上,我们重点从叁个方面发力:一是拓宽渠道,联动市县两级、整合线上线下平台,形成宣传合力;二是精准施策,围绕政策内容、案例警示、产物质量、便民措施进行精准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叁是明确目标,聚焦提升全社会安全意识,营造“人人关心、各方支持、主动参与”的共治共享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持续深化排查整治,狠抓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消防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叁个全链条”整治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谢谢大家!
记者提问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李振华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动火作业是安全生产中风险较高的环节,一旦管控不到位,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应急管理局始终将动火作业安全监管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强化全过程、精准化治理,重点开展了以下叁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专项治理,构建“全链条”监管机制。今年4月以来,全市部署开展动火作业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聚焦动火作业票证办理、现场安全措施落实、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消防设施配备与现场监护情况四大关键环节,督促公司在动火作业前严格开展风险辨识并履行审批手续。截至目前,已检查公司245家,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452项。对排查出的问题隐患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并开展“回头看”确保闭环管理。对拒不整改的公司,依法予以查处,形成有效震慑。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全社会安全动火意识。结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我们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动火作业安全宣传,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动火作业相关法律法规与安全规范。在全市劳动密集型公司的重点区域及动火作业场所张贴《对于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的通告》300余份,发放宣传手册500余份,内容涵盖作业规范、防火常识、应急处置等。同时,推动公司常态化开展动火作业事故警示教育,切实增强公司主体责任意识和员工自我保护能力。
叁是严格源头管理,规范动火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动火作业属于特种作业,特别是电焊、气焊等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所以,电焊等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管理是关键一环。我们以“提质控量”为原则,全面整合优化全市电焊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机制,有效提升培训质量。严格执行考培分离,明确随州技师学院为全市统一考点,提档升级考核设施,全面推行“随机抽题+现场实操+全程监控”的考核模式,确保考试公平公正、证书真实有效。同时,对已取得电焊作业资格的人员,我们定期发送安全提示短信,持续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今年以来,已推送各类安全提醒信息25万余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整治专班部署要求,持续深化动火作业安全监管:
一是强化联合执法与精准打击。联合消防、资源建设、公安等部门持续开展动火作业专项执法行动,重点对无证作业、审批缺失、监护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实施精准查处,依法公开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
二是推动智慧监管与动态监测。探索在重点公司、高风险场所推广动火作业视频监控系统,推动“互联网+监管”模式落地,实现作业过程可追溯、风险可预警,提升监管的实时性和精准度。
叁是完善举报机制与社会共治。进一步畅通安全生产举报投诉渠道,落实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公司员工和市民群众积极举报违规动火作业线索,查实后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构建群防群治的安全监督网络。
四是加强培训质量与责任倒查。对焊接与热切割作业人员的培训机构实施常态化暗查暗访,对存在“走过场”“假培训”的机构依法处理。同时建立作业违规行为与培训机构的关联回溯机制,压实培训源头责任。
总之,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全力筑牢动火作业安全防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稳定。
谢谢!
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副局长 汪冬梅
答: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以来,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工作要求,结合部门职能职责,持续督促物业公司加强小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履行消防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一是积极谋划推动。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工作,有序推进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督促物业服务公司积极协助配合充电设施安装运营单位实施安装建设,截至目前,全市住宅小区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市场主体投资等方式已建成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3.8万个。
二是强化监督管理。以开展“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侵占业主公共收益等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将物业公司加强物业服务区域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纳入专项整治重点任务,持续加大现场检查督办力度,对全市310个专业化物业小区开展了全覆盖排查,移交电动自行车违停违充等问题线索63条,公开曝光相关典型案例17例。
叁是加强宣传引导。督促指导物业服务公司按照消防部门要求和合同约定,配合公安、消防和属地街镇、社区等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业主自觉遵守电动自行车安全停放充电各项规定,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市专班的工作要求,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主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责任落实。督促物业服务公司履职尽责,切实落实好物业区域内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防控工作,积极参与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和改造,配合业主大会、业委会及时决策;持续开展电动车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加大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行为的巡查发现和劝阻制止力度,引导小区居民有序停放电动车、安全充电,不断增强消防安全意识。二是分类推进建设。对已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住宅小区,将根据居民意愿并结合场地等实际情况,应建尽建。对采用市场化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鼓励市场主体投资建设运营,或者利用小区公共收益或居民自筹资金建设,具体由业主大会按程序进行决策。三是强化日常督导检查。联合消防部门开展不定期的消防安全检查,对物业服务公司落实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责任不力的,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查处。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汪麟
答:谢谢您的提问!整治行动开展以来,随州市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根据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强化产物质量监管。一是严格资质与标准管控:将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纳入重点工业产物监管目录,对生产销售公司的资质做到检查全覆盖。督促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公司严格落实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要求。督促建筑保温材料生产公司加强产物阻燃性能检测,确保产物质量符合防火安全标准。二是严厉打击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质量违法行为:加大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等相关产物监督抽查力度,增加抽检覆盖面,对不合格产物生产销售单位依法依规处理。强化检查执法力度,严查非法改装、销售假冒伪劣产物等质量违法行为。叁是加强质量追溯与倒查:要求全市范围内所有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生产销售单位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健全进销货台账,健全产物质量追溯体系,对问题产物实施全链条溯源,严格问题倒查追责。鼓励消费者通过12315平台投诉违法违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将及时处理并公布相关典型案例。
通过上述措施,在生产销售环节形成“源头管控+过程监管+末端治理”的全链条监管闭环,有效化解安全隐患。
第二个问题,对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进行有效宣贯,是确保标准顺利实施、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安全的关键环节。市场监部门将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监管与服务并重的组合拳,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宣贯工作。一是拓宽宣传渠道,提升标准认知。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新国标解读文章、消费提示及操作指南,发布《一图读懂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等图文内容,解读新国标核心变化(如车速限值、防火阻燃要求等),直观展示新旧标准差异。二是加强政策衔接,规范过渡管理。明确新国标实施时间节点,旧标电动自行车可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指导公司合理安排销售计划,通过促销活动消化旧标库存。自2025年12月1日起,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新国标要求,鼓励消费者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更换合规车辆,减少资源浪费。叁是鼓励公众参与,促进社会共治。在节假日或消费维权日,在人流量密集的广场、商场举办“新国标宣传日”活动,张贴宣传海报,普及新国标核心内容,现场接受咨询和投诉;通过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购买时务必认准3颁认证标识、查看车辆合格证是否符合新国标,并索要发票,引导公众参与监督,形成“全民共治”格局。
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支队长 邹建波
答:感谢提问,我代表随州市公安局介绍一下电动自行车办理登记上牌相关工作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全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巨大,但在车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只有2万余辆,自8月份以来,电动自行车办理注册登记业务量剧增,每天办理业务量在120笔左右。针对这一情况,公安交管部门采取“叁大举措”积极应对电动自行车办理业务高峰。一是增设办理岗位。针对业务量剧增,车管所增加了电动自行车办理岗位,并从服务站抽调二名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到电动自行车业务岗,解决了群众等候时间长的问题。二是储备充足号牌。为方便群众能够现场领取电动自行车号牌,交管部门新制作了5000副电动自行车号牌,后期我们会根据业务办理情况,提前制作充足的电动自行车号牌,保障有一定的存量。叁是开展延时服务。主动延长工作时间,落实“当日办结制”。工作人员提前到岗收取审核资料,推迟下班,坚持当天办理完毕再下班,不让群众再跑第二趟。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宣传力度,准确把握准入要求。通过各类媒体,加大电动自行车办牌宣传力度,一是增加办牌主动性,二是让群众知晓电动自行车上牌需要的证明材料和流程,防止材料不齐重复跑路。对2025年9月1日以前生产,且2025年11月30日前销售的符合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骋叠17761-2018)的电动自行车,依法发放电动自行车号牌;2025年9月1日以后生产的不符合新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骋叠17761-2024)和2025年11月30日以后销售的旧国标电动自行车不予登记,不发放电动自行车号牌。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关注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的变化和这两个时间节点。
(二)增设办牌网点,优化办理流程。在城区叁个勤务大队(交通大道立交桥、烈山大道五眼桥中学对面、交通大道中级人民法院旁边)及随县、广水交管大队增设办牌窗口,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实行一窗受理、一次办结,群众只需提供所有人身份证、销售发票、出厂合格证、3颁认证书(中国国家强制性产物认证证书,现场查验车辆,采集照片后免费核发电动自行车行驶证和号牌。
(叁)推行带牌销售,实现购车即上牌。正在跟销售商沟通,在销售网点,增加电动自行车办牌点,对新售国标电动自行车从销售商卖车时办好号牌再交给使用人,实现无缝衔接,让群众不跑路。
(四)强化监督管理,落实业务监管机制。常态化开展网上巡查、业务抽查、现场检查,加强号牌领取、台账、信息录入等环节监督考核,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确保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高效有序推进。
感谢广大市民和媒体朋友们对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支持和理解!
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 罗洪波
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市消防救援支队作为“叁个全链条”整治工作的牵头单位,主要职责是研究细化全市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制定专项方案并指导抓好落实;我们采取日研判、周分析、月总结,建立要情研判、信息共享、函告抄送以及联合查处等工作机制,实行每月任务清单化;制定整治行动督导考评工作计划,组织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情况开展考评;适时采取“飞行检查”、暗访督查等方式,加强统计分析和情况研判,对整治效果开展评估,及时通报问题,督促整改,提请市政府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分析研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工作进度缓慢的部门和属地实施约谈,进一步压实行业部门和属地工作责任。
在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方面,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采取了以下措施来进行推进: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履行牵头职责。支队牵头研究制定全市电动自行车整治方案,指导出台专项细则5项;累计开展“日研判、周分析、月总结”调度会议21次,印发联合整治函告6份,组织“飞行检查”和暗访督查5次,通报并督促整改突出问题12类。
二是加强充停管理,规范使用行为。联合住新、公安及乡镇(街道)排查住宅小区架空层及人员密集场所900余处,推动安装电梯阻车系统42部,指导增设夜间巡查点位400余个,张贴安全警示标识1.7万张,依法责令整改不符合消防要求的停放区域600余处。
叁是推动综合治理,提升管控能力。配合推动“一车一池一码”信息管理覆盖电动自行车1.9万辆,督促310家物业服务公司落实管理责任;开展“满电回家”工程,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增充电端口2000余个。
四是加大执法检查,形成震慑效应。联合住新、公安等部门开展“行消联动”“警消联防”夜查36次,发动基层消防救援站“防消联勤”巡查2000人次,劝阻违规行为6900余起,办理行政处罚案件83起,查纠违规停放充电行为4500余起。
五是深化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通过各类平台发布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提示和法律法规知识64条,阅读量超300万人次;自作警示宣传片4部,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分发,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基层进行推送,营造出浓厚的整治宣传氛围;组织消防救援人员和社区网格员深入乡镇街道开展消防安全培训256场,增强群众自防自救能力。
六是健全倒查机制,压实各方责任。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电动自行车火灾溯源调查机制,对每起电动自行车火灾进行溯源调查,及时掌握违规生产、非法改装、违停违充等问题线索,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强化源头管控。
通过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去年至今全市电动自行车火灾起数同比下降32%。今年5月以来持续保持“零火灾”,说明整治的方向和措施是对路的。但是,回顾我们“叁个全链条”整治工作,我们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锂电池回收、电焊机“一机一码”推广、小型冷库排查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下一步,消防救援支队将继续履行好牵头职责,聚焦短板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叁个全链条”整治工作,全力维护我市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消防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此,也希望大家对“叁个全链条”整治工作给予理解与配合,特别是在充电端口的安装、登记上牌、打击非法改装、停放充电、冷库隐患治理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大家共同努力,为整体提升随州的消防安全环境,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兔子先生传媒”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